“礦坑華麗變身綠洲?”“葡萄藤在西北的荒漠上編織綠色的希望,‘干沙灘’變‘金沙灘’,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這樣的地方能種出好葡萄嗎?”“當然能!因為它具備黃河的靈氣和賀蘭山的堅毅,孕育出的葡萄酒香醇濃郁,屢獲殊榮。”
“一個村子竟然就有19家酒莊?”“昊苑村是一個因葡萄酒產業發展而興起的億元村。你可能無法想象,如此美麗的村莊,三十年前還只是一片沙石戈壁灘。”
……
10月21日,依托《葡萄酒文化旅游》課程,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賀蘭山下組織開展大學生葡萄酒文化研學游活動,通過參觀葡萄園、酒莊,學習釀酒知識、品酒禮儀、餐酒搭配等,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對寧夏葡萄酒產區旅游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葡萄酒文化旅游》課程是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戰略,為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專業拓展課,依托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優勢資源,聚焦于培養葡萄酒文化旅游方向高質量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課程采取混合式、多元沉浸式研學、項目導向式融合實踐的教學方法,創設理論學習、酒莊實踐、社會服務等多元教學場景,構建以培養學生葡萄酒文旅產品研發能力為核心的教學過程。
“隨著近年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融合發展中看到葡萄酒旅游的賣點,愿意參與其中,讓酒莊游從小眾變大眾。”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紅梅介紹,《葡萄酒文化旅游》實踐課程作為寧夏一流課程,正在爭創國家一流課程。經過近十年的探索,通過旅游專業學生的各項酒文旅研學實踐活動,帶動越來越多非旅游專業、跨專業的大學生參與到此項研學活動中,借此傳播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號召更多的大學生做葡萄酒文旅的實踐者、生力軍和傳播者。
“我覺得寧夏酒莊還是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電視劇《山海情》中所描繪的閩寧鎮,從一片荒蕪到美麗富饒,國家脫貧攻堅政策與村民們的不懈奮斗,讓我們看到時代發展大潮下的奮斗故事。”數信學院2021級大數據專業陳菊芬同學表示,如何講好寧夏葡萄酒的故事很重要。而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于俊杰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表示產區及酒莊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中年人,其實青年人也是葡萄酒文化旅游消費的主力軍。他在寧夏上學的三年里,凡是聽他介紹寧夏酒莊游的同學都很向往,但大家對酒莊的概念很模糊,他認為應該將年輕人喜歡的游戲、動漫、電影等元素植入賀蘭山東麓產區,或推出聯名產品,在年輕人心中種下酒莊游的“種子”。
如何結合課堂、酒莊和社會,深化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旅產品,從而服務地方,服務社會?張紅梅表示,新時代背景下,文旅融合發展更新迭代,葡萄酒除了是人們認知里的一種高端產品,更是“葡萄酒+研學、休閑、藝術、科技”等多種業態。通過葡萄酒文化研學活動,學生把塵封在課堂里的優秀作業轉換成實戰成果,把葡萄酒文旅課堂搬到了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莊里。同時也讓同學們走出校園,帶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走進鄉村振興。
據了解,北民大《葡萄酒文化旅游》課程2023年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提名,所有選課學生都有自己的葡萄酒文創產品,并進入課程實踐基地案例庫。
“葡萄酒是一種體驗式消費,以餐酒搭配的形式可以讓大家深刻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從而對酒莊產生濃厚興趣。”為做好課程實踐轉化,選課學生公開招募西夏區高校大學生研學游,從講解詞設計、活動策劃到伴手禮,每一個細節都安排妥當。主要策劃人馬明婕同學表示,希望從大學生開始,逐步培養國貨力量的自豪感,讓更多人傳播并傳承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希望葡萄酒文化旅游發展會越來越好。(寧夏新聞網記者 王瑩/文/圖)